解决方案类型
哥本哈根暴雨防控详细规划
2010年8月与2011年8月,哥本哈根市在两年内接连遭受了三次毁灭性的暴雨袭击,均为百年一遇的极端降水事件。不可计数的高速公路、主干道、列车轨道和其他基础设施被淹没在洪水中,同样被淹的还有大量的商店与住宅。这三次特大暴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高达80亿元人民币。
哥本哈根市政府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和具有活力城市,以满足生活在哥本哈根市民的未来生活需求。为此,哥本哈根市政府在上述雨情发生后重点推进了一系列气候适应相关工作,以解决暴雨造成的洪涝风险挑战,并分别于2011年及2012年制定完成《哥本哈根气候适应计划》和《哥本哈根暴雨管理规划》 ,以指导未来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
简单的原则即先进的设计
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途径旨在通过对自然过程的探索,让城市中的人们与景观的联系更为紧密。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尽量将雨水滞留在地表并加以控制,而非排入埋设在地下的巨大而昂贵的管道中。这一理念促使我们反思景观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它们不应彼此对立,而应该相互交织。
传统的工程式雨洪管理设计的显著特征是大量运用混凝土排水渠、排水管道和蓄水池等设施,但这些设施犹如高速公路,一旦超负荷运作,便会发生拥堵。在暴雨事件发生时,雨水往往被迅速排到下游,造成蓄水池水位超标。同时,当峰值流速过快而超过雨洪处理系统的承载力时,雨水处理系统便会崩溃,未经处理的雨水因此汇入河流。
相比之下,现代海绵城市设计则将雨水截流在上游及城区内,从而延缓径流的发生,并大幅度降低下游区域的峰值流量。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多种多样的具体策略,但所有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实质,均着重于将雨水分流,从而减少下水道及废水处理设施的负荷。
雨水滞留公园是安博集团海绵城市“暴雨防控方案”中的一个关键要素。该规划充分利用哥本哈根市区内湖之一的圣约尔根湖,通过将湖水水位由5.8m降低到2.8m,使其成为一座风景秀美的湖滨公园。在提升城市休闲娱乐价值的同时,海绵城市设计也为城市创造出一大片雨水集蓄区。与埋设地下雨洪排水管的工程造价相比,建造于地上的圣约尔根湖方案将节省大约10亿元人民币。
林荫道激活灰色城市空间
另一个强有力的海绵城市具体策略是林荫道,这种尺度足够宽的街道有着容量巨大的雨水滞留空间,同时可以转移大量雨洪径流。索恩德林荫道是一条有着中央绿带的宽阔大道。尽管这条绿带为城市增添了绿意,但由于该区域地势微高,且由中间向两侧的建筑倾斜,因而增加了道路两旁建筑物的洪涝隐患。
哥本哈根暴雨防控详细规划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设计这些大道。新设计的林荫道将道路剖面变为“V”形,使中间的绿化低地形成一条巨大的海绵滞流带。暴雨天气时,雨水将从两侧的建筑物流向中间绿化带。索恩德大道在暴雨天气下的径流流量将达到3.3m3/s。而在正常降雨及无雨天气时,低洼的绿带则可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场所。
雨水滞留街道可缩减暴雨管道
雨水滞留街道是另一个用来缓解极端暴雨影响的解决方案。这些街道通常是位于低洼、脆弱区域上游的次级道路,通过街道内部的设计来创造巨大的蓄水空间。在不对交通产生重大妨碍的情况下,这些次级道路通常可被改造成雨水滞留街道。通过增加洼地、透水铺装等方式实现对雨水的滞留,并可以净化雨水,从而实现对地下含水层的补给。
在场地区域及其下游无法应对雨洪的区域,选择铺设管径达3m的地下排水管。这些排水管道系统称为“指状规划”,过量的雨洪将通过它们流至中央湖区,进而排入海港。由于径流峰值大幅削减,所需的管道和排水渠也大大缩减,因而传统工程设计所需的成本也得以降低。
哥本哈根的清晰愿景
暴雨防控详细规划旨在通过愿景式的设计方案带来协同效应,使城市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愿景将城市空间中的水流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引导,并充分利用水敏性的、蓝绿结合的处理方案提升城市宜居性,改造后的公园和聚会空间提升了城市的休闲价值,城市中的微气候得以改善,而与交通规划的协作亦为城市安全及市民便利性做出了贡献。
整合后的规划将为城市带来诸多额外效益。随着对总体规划愿景的细化,哥本哈根城区被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个独立的集水区,均需要更为细致的具体规划方案。安博负责其中4个区域的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其中包括暴雨街道、雨水滞留街道、绿色街道的具体设计,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案实现提升城市宜居性的总体目标。
注:本文原文中英文全文刊发于《景观设计学》2016年第5期“生态安全与生态基础设施”专刊。
参考引用 :
Hvilshøj, S., Lund, A. A., Goring, N. H. M., & Lv, C. (2016). Copenhagen Cloudburst Concretization Plan, Danm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4(5), 54-67.
原文编辑 | 涂先明
原文翻译 | 张健 涂先明 萨拉·雅各布斯
图片来源:安博戴水道